- 冯光胜;
提出了一种利用SPOT5影像自动提取崩塌信息的改进方法。对MSAVI指数法进行了改进,使改进后的方法能更好地去除植被信息和突出裸地信息。首先利用改进的CMSAVI指数法去除SPOT5影像中的植被信息,进而对提取的结果进行去阴影、坡度筛选、形态学滤波、栅矢转换、面积和顺坡性筛选,并基于改进的多峰直方图阈值自动选取算法,实现了崩塌信息的自动提取。实验表明,该方法既能有效去除非崩塌等干扰信息,又真正实现了崩塌信息的自动提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崩塌的识别、提取效率和精度。
2012年02期 v.38;No.160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华平;林国庆;刘建军;缪志修;
目前,国内外的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供应商推荐的地面GPS基站到测区的距离普遍选择在30~40 km。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现场地形、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地面GPS基站架设困难的情况下,远距离架设地面GPS基站对Lidar地形测量高程精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通过多个具体项目数据,分析了把基站距离扩大到60 km及以上情况下Lidar的高程精度,为特殊情况下Lidar摄影基站布设提供了参考。
2012年02期 v.38;No.16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军;樊云;李剑坤;
介绍了GPS RTK技术结合SeaBat 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无验潮模式下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为应用背景,探讨该技术应用的实施步骤及经验。
2012年02期 v.38;No.16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萌;
结合目前GPS-RTK技术发展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影响GPS-RTK测量精度的诸多因素,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如何提高GPS-RTK测量精度的方法及措施。
2012年02期 v.38;No.16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雷娟;
介绍ORIMA加密软件在铁路航测中的关键作用,简述了该软件的使用步骤,认为影响空三加密精度的主要因素为:影像质量、像控点选取及精度、加密点的选取及加密解算方法、加密人员的经验等。结合生产实践着重解决原始像片质量不佳,不能构成理想的相邻像对时如何处理;讨论对山区、城区或是大片水域等地形复杂地区加密时如何保证加密精度;并对不同作业员针对同一区域网空三加密的培训结果进行对比和原因分析,找出了影响加密精度的几个因素及解决办法,总结了一些空三加密的经验和体会。
2012年02期 v.38;No.160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杰;
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深入分析大西客运专线路基某断面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数学模型分别拟合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双曲线模型具有相关系数高、与实际观测数据吻合较好的特性,是最适合本断面沉降趋势预测的方法。
2012年02期 v.38;No.160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雷巨光;
轨道板检测的目的是通过检测发现铺设不合格的板,便于及时采取弥补挽救措施,为后续铺轨工作打下基础。阐述了某客运专线CRTSⅡ型轨道板的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的原理,对轨道板的中线偏差、横向偏差和高程偏差进行了分析。
2012年02期 v.38;No.16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缪志修;黄华平;林国庆;刘建军;
机载激光雷达航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航飞数据的质量以及飞行成本等。如何进行合理的航带参数设计,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十分重要。重点研究了航带设计中激光及相机参数的设定,并分析了各参数对航带的影响。
2012年02期 v.38;No.16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超;
进一步研究V-H荷载空间中桩基破坏包络线的特性,对荷载倾角分别为0°、10°、20°、30°、45°、60°以及90°等7种工况进行研究。
2012年02期 v.38;No.160 23-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殷怀连;
以某岩溶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顶部空腔充水工况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位移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同时分析了空腔内水压以及充水溶腔与隧道间距的变化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支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位于充水空腔中心区段左右两侧拱肩和拱腰之间的区域,其值在1.0 mm左右且向隧道外侧变形;轴向位移以充水空腔的中心位置为对称面,沿着隧道轴向前后呈对称分布,在距充水空腔的中心左右两侧各约7~10 m的拱顶区域有最大的轴向位移,其最大值为0.54 mm;充水空腔底部对应的初支结构拱顶区域有最大向下位移,其值约为11mm,是普通区段的1.5倍。随着空腔内水压逐渐增大以及充水空腔与隧道间距离的逐渐减小,初支结构特征位置处的水平位移、轴向位移和竖向位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沿着隧道的轴向,初支结构越靠近充水溶腔其三向位移受影响的程度就越大。
2012年02期 v.38;No.16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宁;马连强;
硬质、脆性岩体的大埋深隧道中,由于地应力水平较高,洞室开挖过程中可能造成围岩的损伤破坏。围岩的破坏涉及应力的释放程度、释放周期以及部分洞段应力的滞后释放或者二次释放,破坏模式的多样性、多变性及不可预测性成为现代深埋隧道支护的难题。结合西南某深埋、大洞径隧道,在支护规范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工程的支护形式:根据具体情况,支护措施应分为常规围岩段和应力破坏、岩爆段。常规段的支护主要包括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和系统锚杆;应力破坏及岩爆段则应加强支护。
2012年02期 v.38;No.16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杰;
首先应掌握滑坡基本要素:形态特征、地层标志、水文地质标志,采用远观近查的方法充分调查,辅以综合勘探,综合分析滑坡形成的类型、稳定程度、危害程度,为工程地质选线及相应处理措施提供依据。
2012年02期 v.38;No.16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晨;成词峰;孙宝;
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长大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大尖山隧道前期勘察资料的分析研究,详述了隧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该隧址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开挖后可能产生围岩失稳、断层破碎带塌方、涌水突泥、洞口边坡滑塌等地质灾害。在重点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基础上,针对各地质灾害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012年02期 v.38;No.16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宁;
以沈阳地铁1号线云沈盾构区间下穿断层带工程为依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盾构区间下穿断层带引起围岩和管片变形特性和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发生在断层区段,且不对称分布,最大沉降2.6 mm,小于标准;洞周竖向变形主要发生在断层中间位置,而水平变形主要发生在地层变化处,容易引起管片错位破坏;工作面到达断层工作面挤出变形最大,断层中间位置次之,穿过断层最小;衬砌边墙和拱底变形基本对称,而拱底下沉沿纵向不对称,位移突变范围为断层内10 m左右,对于两端硬岩管片没有影响,最小主应力和纵向应力在不同地层接头处发生突变,宜加强断层10 m范围内管片衬砌设计参数。
2012年02期 v.38;No.16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海敏;苗庆库;王银;
多次波一直是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种干扰波,预测反褶积能通过压缩地震子波来压制多次波干扰,进而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以便更精确地识别地层构造。介绍了预测反褶积的基本理论,并分别用合成地震记录和Tesseral软件模型模拟的地震记录做多道预测反褶积,压制了周期性多次波干扰,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2012年02期 v.38;No.160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夏超峰;
介绍新建陶利庙至鄂托克前旗铁路风沙路基的分布及风沙路基的防护原则,确定了树枝沙障、C20混凝土预制块路肩、C15混凝土六棱空心砖护坡、C20混凝土截水骨架等防护措施,有效防止了风蚀对路基本体的侵害。
2012年02期 v.38;No.16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光吉;满君;刘平岗;闫常赫;苏传进;尤学文;
以某水平层状砂泥岩隧道为例,介绍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原理及其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通过对各种方法探测结果比对分析,所得结论证明了超前地质预报能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对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及危害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2年02期 v.38;No.160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严妙珍;
介绍黔桂线扩能改造北崖隧道内五处大型溶洞形成情况,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采用钻孔注浆固结、桩基托梁加混凝土板等加固治理岩溶病害。
2012年02期 v.38;No.16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磊;崇六喜;丁国玺;
新建新街至恩格阿娄至陶利庙铁路(新恩陶铁路)由东向西逐步进入毛乌素沙漠腹地,路基填料设计中采用沿线储量丰富的风积粉细砂进行路基填筑。粉细砂粒径单一、级配不良,路基填筑时地基系数和压实系数不能达到规范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良。结合本线特点,采取化学改良和物理改良相结合,分别使用水泥改良、生石灰改良和掺砂岩的措施进行粉细砂的改良填筑试验,从经济、技术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得出适宜在全线范围、以至毛乌素地区推广采用的改良方案。
2012年02期 v.38;No.16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蒋泽军;
从石太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山西煤运通道的规划建设,研究石太线的功能定位进而阐明改建石太线的必要性。通过对通道货运量的预测以及既有线各项技术设备现状的分析,提出石太线扩能方案、技术标准以及扩能措施,得出石太线改造采用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牵引质量的扩能方案是合理可行的结论。
2012年02期 v.38;No.16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茂林;
滑坡、断层等大型不良地质体是影响铁路选线的重要控制性因素,对其进行绕避或尽量从影响小的区域通过成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的重要原则。结合老虎沟滑坡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成因、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影响范围进行合理评估,对通过该滑坡影响区域内的线路方案进行比选,选择相对安全、合理、经济的贯通方案。
2012年02期 v.38;No.160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健;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区。作为控制线路方案关键节点,根据线路规划及地方要求,蛟河地区为必设站点地区,蛟河煤矿区为线路必须通过地区。通过对采空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开采现状及地表变形的调查和勘测,分析了三个线路方案的利弊,提出了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
2012年02期 v.38;No.160 65-6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新文;易菊香;
新红线东起准朔铁路的红进塔车站,西至包西铁路的新街车站,中间矿区密布,采空区对于选线的影响非常大。从工程地质角度分析了采空区的影响,在查清采空区范围、规模的基础上,对各个方案从工程地质角度进行了分析,为方案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认为CLK鄂尔多斯方案可以作为贯通方案。
2012年02期 v.38;No.16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涛;
新街至恩格阿娄至陶利庙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线路东接包西铁路,途经呼吉尔特等矿区。通过对包西铁路可能接轨方案的研究,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重点就线路走向与矿区的合理关系问题、线路走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并基于线路穿越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优化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2012年02期 v.38;No.16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栋;
介绍了黔张常铁路在武陵山区采用遥感、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成果指导岩溶地区铁路选线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土落坪至龙凤西段3个线路方案从工程地质、工程设置、工程投资等分析比较,从中推荐了能合理绕避不良工程地质,桥隧工点设置合理,工程经济最优的方案。
2012年02期 v.38;No.160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涛;
针对玉溪至磨憨铁路西双版纳车站站位选择,分析该区域的各种控制因素,拟定可能的站位方案,根据控制因素的重要性及投资,对各方案进行优缺点比较研究,得到机场站位方案较为合理、可行。同时总结类似地区站位方案要充分考虑方便旅客出行的设计思路。
2012年02期 v.38;No.160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艳辉;曹义昌;张洪伟;
利用小浮箱组拼成驳船,在驳船上搭设施工浮式平台,解决深水裸岩钢管桩无法插打自稳的问题,利用浮式平台解决钻孔桩的施工。
2012年02期 v.38;No.16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克金;
以两广隧道榕木斜井及其正洞段工程为例,介绍无轨运输内燃机械作业的长大隧道压入式与射流混合通风技术。设计参考了其他隧道通风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隧道施工通风的理论风量,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大斜断面尺寸,采用两个1.5 m的柔性带钢筋肋的风管,配用4台SDF(B)-No18隧道施工专用轴流通风机,两断面同时施工。每边最大配用电机功率分别为:低速22×2 kW,中速45×2 kW,高速132×2 kW,拥有6个挡位的通风量,可随隧道掘进长度增设射流风机,逐步加大通风量,以达到节能目的。
2012年02期 v.38;No.16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冠刚;张宗鲁;聂磊;王康;
在以往既有铁路桥涵等结构物的加固工程中,因铁路行业缺少相关设计规范,各单位往往凭各自经验并参照其他行业规范、规程进行设计,,对加固后结构物的安全储备及工程的经济合理性等都不甚统一。结合某既有铁路倾斜桥墩的加固实例,详细介绍了设计的思路、主要设计内容、采用规范(规程、手册)、计算方法及结果,并总结归纳了几点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经验。
2012年02期 v.38;No.16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侯建军;
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支点平整度控制是箱梁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通过对三系列跨度32 m箱梁分析,对比箱梁在不同支点平整度条件下的受力情况,综合确定各种荷载状态下箱梁四支点不平整误差容许限值,并提出箱梁在制造、存放、运输、架设及运营维护阶段四支点平整度的控制措施。
2012年02期 v.38;No.16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春;
结合两座铁路连续梁桥的工程设计,基于反应谱法对连续梁桥下部结构的地震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得出规范简化算法在连续梁中的适用性。对规范简化算法及有限元全桥模型计算方法的参数取值、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模型误差很小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了多桥计算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主墩墩高接近的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力计算可采用规范简化算法,固定墩结果偏保守,活动墩结果略小;横向地震力需采用有限元全桥模型进行计算。(2)主墩墩高差异较大的连续梁桥,规范简化算法误差太大。
2012年02期 v.38;No.160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