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晨光;路奎;林长胜;蔡香玲;杨英姿;朱烨昕;
铁路测量是铁路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铁路测量更好地服务于铁路工程建设,确保铁路施工的高质量和高安全度,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线路的归一化放样思想,给出了铁路线路归一化放样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技术要求,介绍了铁路线路归一化放样的技术关键,在铁路测量的高精度与高效率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0年04期 v.36;No.15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永和;
根据最小二乘法和单位权中误差公式,推导了多观测列中误差公式,进而得到了三观测列、双观测列和贝塞尔中误差公式,揭示了三观测列、双观测列和贝塞尔中误差公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更正了一个文献的错误。
2010年04期 v.36;No.150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蒋小军;宋占峰;吴清华;
根据n(n≥3)个点的地方独立坐标及对应的WGS-84坐标,结合平面坐标转换模型、布尔莎模型和三维坐标差转换模型,完成了地方独立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转换参数的计算。基于该转换模型,利用Google Earth COM API、LibKML等开发接口,完成了AutoCAD数字地形图数据到Google Earth上的三维表示。
2010年04期 v.36;No.150 8-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江;
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因设计时速较高,对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亦很高,对边长投影变形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一条客运专线往往要分为若干个工程独立坐标系才能满足投影变形的要求。在同椭球和不同椭球两种情况下,通过铁路勘察设计工程实例,对控制网的坐标转换和地形图坐标转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2010年04期 v.36;No.15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丘发全;
以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四标段为例,从管理的角度对影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了论述。认为要搞好沉降观测,需统一认识,做好人员和仪器及费用的保障,尤其应重视建立稳定的基准点。
2010年04期 v.36;No.150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勇;朱郭勤;
水准点稳定性检验一般有F检验法与t检验法两种方法,其中t检验法算法简单且更能够检测异常值,但是有时把一些沉降量稍大的也认为是动点。采用F检验法和t检验法分别对一组水准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两种不同的结果,说明不同的检验法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就此现象,分析认为从可靠性方面讲,t检验法是不合理的,从检测速度及尽可能多的剔除异常值方面讲,t检验法较F检验法合理。
2010年04期 v.36;No.15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周峰;张恒;
探讨了"5.12"汶川地震后成绵乐客运专线水准网布测的方案和假设条件,通过震前震后水准点高程的对比,得出了汶川地震对成绵乐客运专线高程的影响规律,为相关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2010年04期 v.36;No.15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鹏程;林冬伟;
高速铁路测量采用高斯投影独立坐标系,其每个投影带可控制范围太小,当线路东西跨度较大时,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所要进行的坐标转换繁琐且长度变形难以控制,因此引入斜轴墨卡托投影。目前对于斜轴墨卡托投影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建立极坐标系来计算投影圆球的经纬度,介绍另外一种斜轴墨卡托投影模型,其数学公式严谨,并能较好地控制高差投影差的影响。
2010年04期 v.36;No.15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国;吴美容;
应用ACAD VBA语言编制批量绘制隧道横断面软件,实践应用证明程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2010年04期 v.36;No.150 30-3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梁策;齐华;卢建康;黄华平;
针对呈格网或接近格网状分布的LiDAR地面采样点数据,可利用移动曲面拟合法提取道路横断面。地面采样点用规则格网索引,并提出利用分级扇形区域选择参与拟合的采样点,不仅兼顾了邻域范围、采样点个数及其分布,还可对3×3规则格网有选择性地遍历。与TIN中提取的横断面比较,验证了内插函数模型选用双线性多项式具有可行性。最后采用D-P算法提取地形特征点,减少了数据冗余。
2010年04期 v.36;No.150 32-3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缪志修;齐华;王国昌;程昂;
LiDAR数据构建的DEM数据量庞大,给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带来诸多不便。如何对DEM进行抽稀,得到一个易于处理和操作的DEM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分析、对比国内外多种DEM抽稀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坡度的抽稀算法。实验表明,基于坡度的抽稀算法能够得到较好的抽稀结果,且对DEM精度影响较小。
2010年04期 v.36;No.15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殷飞;齐华;薛晓滨;卢建康;
滤波是LiDAR数据后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在研究三角网迭代加密滤波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良方法。在滤波前先剔除错误点,并提出了根据三角形坡度建立自适应阈值函数的方法。最后,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对于去除错误点和近地点,提高滤波的准确性是有利的。
2010年04期 v.36;No.15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洪战;
以福田站基坑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为例,从系统体系结构、物理结构、软件架构、系统功能、数据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设计并实现了基坑视频监控系统。
2010年04期 v.36;No.150 45-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新连;
基于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进展和效果,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勘察阶段的综合勘探在施工阶段的延续,用以解决在勘察阶段没有或不能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2)超前地质预报用于重点查明大型的、能引起严重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问题;(3)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内容包涵了地质素描、水文观测、超前探测等多项内容;(4)超前地质预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目的、探测方法选择、分辨率、围岩变更和时效性等。
2010年04期 v.36;No.15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付月平;
某新建铁路路堑工程通过高阶地区分水岭,所处地层地下水发育。通过针对性的大范围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试验,查明了含水层的性质、埋藏深度、含水量、水力联系范围等资料,估算了路堑开挖时的可能涌水量、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更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案,采用降低挖方深度,设置钢筋混凝土U形封闭槽及钻孔注浆,旋喷桩止水的综合措施,大大减少了施工及运营期间地下水流失,避免了工程实施对周围生态及日常生活环境的影响破坏,保证了施工工期及工程安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同类工程的勘察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2010年04期 v.36;No.150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勇;
结合广州地区某电渗处理软基的施工实例,分析了电渗加固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电流和电极间距的相互关系和电极电蚀情况,介绍了因电渗加固产生的沉降变化。
2010年04期 v.36;No.15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睿;
既有金温铁路沿江而建,主要经过岩浆岩地区,边坡高陡,岩质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容易形成崩塌落石。针对既有金温铁路高陡边坡危岩落石发育特点,结合金温铁路高陡边坡中典型的病害点,介绍了具体的概况,综合分析了其形成的各种成因,制定了具体的处理措施,提出了综合治理病害工点行之有效的措施。
2010年04期 v.36;No.15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晓东;
讨论了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沈哈段在勘察设计中需解决的几个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包括桥路工程设置比例的合理确定、路基地基主要处理措施、路堤填料的研究和第二松花江跨越大堤振动液化问题。
2010年04期 v.36;No.15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景山;王玲玲;
近年来全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各地不断有新的高速公路开工,且各项目单位要求的勘察设计周期极短,尤其是勘察工作时间被大大压缩。传统的地质勘察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往往跟不上勘察设计的整体进度,导致项目延误。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沿线工程地质资料是当前形势所迫。面波法勘探是一种准确、快速、经济的勘察技术,系统地论述了面波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数据的采集、资料处理与解译,并结合巩登高速公路勘察实例,介绍了瞬态面波法在高速公路路基勘察中的运用方法,并就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0年04期 v.36;No.15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磊;
随着工程建设对抗震设防要求的不断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以下简称安评)工作在各个工程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在作为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铁路项目,地震安评工作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建铁路兰新第二双线为我国铁路建设重点项目,其新疆段落为高烈度震区,地震基本烈度大于等于8度。由于其建设标准等同于客运专线,因此对工程建设等级要求均相应提高;结合兰新第二双线西山路立交特大桥工程地震安评工作,利用现场调查、物探、钻探等多种勘察手段,综合分析西山路立交特大桥场区的地震活动特性,并对其场区的地震活动特性做出了较为可靠的综合评价,为场区抗震设防提供了依据;提出了利用综合勘察手段解决安评问题的工作方法,为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04期 v.36;No.15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常赫;
以太岳山隧道勘察项目为依托,针对煤层浅埋区域铁路隧道的地质条件,利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对其瓦斯含量进行探测分析,分析了岩层特性和瓦斯含量及主要成分的对应关系,解释了含气量随钻孔深度不断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误差影响因素。
2010年04期 v.36;No.15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军;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如何控制地层移动以保证基坑周边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是设计以及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对无锡地铁N号线与沪宁城际某站地下配套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引起城际高架桥墩沉降的因素、沉降机理的讨论,对设计计算值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如何控制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0年04期 v.36;No.150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舒森;王树栋;
在以往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一般是采用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的地质信息。通过实践知道,仅仅依靠单一预报方法提供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很多隧道中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单一方法不能提供全面的预报信息,可能造成地质危害的漏报和误报。为了解决单一方法不全面的问题,根据预报对象的地质特点,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预报手段进行预报,结论相互印证,提供更为全面的地质预报信息,这就是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例使用了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探测,通过预报结论和实际开挖对比分析,通过预报结论和地质信息之间的对比,得到最佳预报结论。
2010年04期 v.36;No.15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刘好正;
浙赣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分宜至芦溪段覆盖型岩溶路基勘察工作,采用了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病害调查、沿线水文调查和水土岩石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查明了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岩溶发育特征,满足了工程地质评价要求。采用压力注浆措施整治岩溶路基病害,质量可靠,造价低,工艺简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0年04期 v.36;No.150 84-8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孟祥义;
结合宜万线六标段白云山隧道Ⅰ、Ⅱ线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过程,详细介绍了山区铁路区段铺设无砟轨道的施工组织、设备配备、施工效率及工艺等技术。通过白云山隧道无砟轨道的施工,形成了一整套排架施工工法,对类似工程施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010年04期 v.36;No.150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仁斌;
劳劳溪大桥主桥为79 m+130 m+79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并采用大吨位预应力钢束,合理控制了各项应力指标,优化了主梁截面。针对深厚软基,引桥采用桥面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整体三柱墩,优化了下部构造,节省了造价。此外,还介绍了该桥设计概况、结构特点、预应力体系及施工要点。
2010年04期 v.36;No.15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时安;吴东强;
以桩的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推导了桩身荷载与沉降关系的微分方程,并采用数值迭代算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用于分析考虑桩底沉渣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特性。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模拟,计算得到的P-S曲线与实测的曲线非常吻合,证明该方法正确、可靠。
2010年04期 v.36;No.15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邓福清;
结合宜万线六标段白云山隧道Ⅰ线630溶洞施工方案的比选、确定及施工过程,详细介绍了隧道内大型空腔溶洞处理采用的隧底桩基承台施工方案。介绍了大型溶洞的方案确定过程(主要包括初勘、设计方案确定、审核及详勘过程及最终施工图确定),验证了由于工期要求前期采用临时通过方案是可行、有效的。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方案比选的方法,最终确定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施工桩基。
2010年04期 v.36;No.15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