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建华;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介绍了高速铁路相对于普通铁路工程测量的特点,强调了沉降变形观测在高速铁路中的重要性及几点体会。
2009年05期 v.35;No.14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金国清;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CORS)技术综合了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GPS RTK数据传输效率、传输范围和测量精度。从赣龙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来看,CORS技术在未建立CPⅠ网条件下,可基本满足铁路初测阶段勘测精度要求,在铁路定测阶段完成CPⅠ网基础上,CORS应用效果更好。
2009年05期 v.35;No.14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邓永和;
在文献[1]研究中误差贝塞尔公式推导的四种方法基础上,研究了文献[2-3]中存在的第五种方法。结果发现第五种方法是不严密的,这进一步证明了没有别的证明方法比文献[1]提出的较好证明方法还好,同时对单位权中误差公式提出质疑,以便人们对此作深入的研究。
2009年05期 v.35;No.145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劲;杭芬;岑敏仪;
为了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高平顺性,铺轨基桩控制网(CPⅢ)通常采用自由设站边角后方交会法来测设。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设方法:三联架边角后方交会法,并运用测量误差理论和仿真实验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三联架法进行边角后方交会测量将得到更高的相对点位精度,具有更好的平顺性指标。
2009年05期 v.35;No.14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礼坤;
在分析Trimble DiNi03的数据格式的基础上,介绍了实现数据处理的技术要点并给出程序设计框图,所编写的水准数据预处理程序TSP,能自动读取仪器的观测数据,合并计算测段数据,并将其转换为COSA平差软件的输入文件。结合实例给出了实现水准测量从外业观测到内业平差、观测精度评定一体化的一种方法。
2009年05期 v.35;No.145 12-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姬晓旭;刘成龙;何波;
在传统的联系三角形竖井联系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介绍了新方法的测量过程和原理,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测量精度,并应用于施工实践。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竖井联系测量新方法具有定向精度高、成果可靠、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可以在地铁等竖井联系测量中推广应用。
2009年05期 v.35;No.145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郭亚宇;郭昕;薛晓晖;
介绍了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根据灰色理论预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等时距的灰色GM(1,1)型Verhulst和灰色模型,对京沪高速铁路DK0+240典型断面的路基沉降进行实例预测,并运用相对误差法对预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分析了灰色理论模型对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的预测效果。
2009年05期 v.35;No.145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范祖贵;潘国荣;
竖向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关键所在。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当楼高超过20层时就必须考虑分段投测。从精度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推导给出了分段投测的最佳高度。实践证明:这个高度既方便了投测的可操作性,又能保证投测的精度,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2009年05期 v.35;No.14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兵海;匡团结;苏文东;
探讨了长大曲线隧道GPS控制网的布设以及隧道工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工程坐标系方案下控制测量成果的精度,对布设合理的曲线隧道GPS控制网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9年05期 v.35;No.14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栾显国;
以大瑶山2号隧道基桩控制网的实际测设工作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客运专线长大隧道基桩控制网的布设、测量、组织安排,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测量的精度。
2009年05期 v.35;No.14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伟伟;郑红晓;
以某市为例,介绍了移动曲面法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拟合得到厘米级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并给出有益结论。
2009年05期 v.35;No.145 30-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谭衢霖;杨松林;
为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培养铁路和轨道交通急需工程技术人才。根据我校单独设置的土木工程(铁道工程)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一方面,使测量教学内容能够反映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当前的生产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测量教学需紧密结合当前铁道工程测量技术要求及实践应用。分析了目前我校该特色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2009年05期 v.35;No.14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雒卫民;
无反射目标电子全站仪无需反射目标而能测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利用这一特点,对难以安置反射棱镜和反射片的建筑物立面,采用自由设站法测定墙面均匀分布的点位,经过坐标转换拟合出墙面的平面方程,能够直观地评定墙面的质量以及变化情况。主要针对索佳SET 230R型无反射电子全站仪,以观测建筑物立面的倾斜情况为例,说明无反射电子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05期 v.35;No.14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绍炳;洪中华;周世健;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我国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关键技术以及系统构成进行理论探讨,为促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2009年05期 v.35;No.145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张大春;陈以军;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打破传统摄影测量单基线原理,采用多基线巧妙地解决了交会角、匹配、精度这三者间在传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不可相容的矛盾,同时将空中三角测量及平差首次引入了近景系统。本课题按照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基本作业流程,研究其在太行山2号隧道出口进行1∶500工点地形图的测绘应用,并对实验成果进行了数据比对和精度分析,研究了该技术在铁路勘测中的应用范围。
2009年05期 v.35;No.14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丽霞;王斌;任学申;
在CAD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不同专业领域制图的要求,是CAD应用的重要方面。详细讨论了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在CAD二次开发中的应用,并以城市规划制图中的道路交叉处理为问题中心构件基本对象,以C#为开发语言,实现了控规制图中的道路交叉自动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009年05期 v.35;No.145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顺华;
针对城市地下管网数据结构的特点,结合ArcGIS Engine和VB.NET,采用ArcGIS Geoda-tabase中的网络模型生成几何网络,对城市管网的网络分析模块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给出可行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具体项目实际应用于某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05期 v.35;No.145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震;方子岩;张环;
针对线阵列传感器用多个线中心投影拼接成的一幅多中心投影影像,在推导了线中心投影构像方程的基础上,再用推导出的共线方程进行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进行遥感立体影像三维信息提取。对CCD线阵列传感器影像,只要根据其成像原理和特点,在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几何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即可实现几何处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适合其他传感器获取的影像。
2009年05期 v.35;No.145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菲菲;方子岩;
侧视雷达是向平台行进方向(称为方位向)的侧方(称为距离向)发射方位向很窄,距离向很宽的脉冲电波波束,然后接收从目标返回的后向散射波。按照反射脉冲返回的时间排列形成一条线状辐射带,实现距离向扫描;而通过平台的前进,线状辐射带在地面上移动,实现方位向的扫描。SAR距离投影具有透视收缩变形和顶底位移现象,而天线的每一个脉冲发射和接收瞬间完成的一次投影是线状的,一幅图像是多条线状影像拼接而成的多中心投影,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SAR图像的几何处理显得更为复杂,通过SAR图像转换为线中心投影,导出相应的共线方程,结合摄影测量理论,阐述双像解析处理方法。
2009年05期 v.35;No.145 57-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文;
分析玄武岩岩性、结构面、地貌、地层和空间分布特点,结合玄武岩物理力学性质和崩塌落石特点,探讨玄武岩对铁路工程的影响,认为玄武岩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与工程的类型有关。
2009年05期 v.35;No.145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守周;
总结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PDK255+978大型充填型溶洞的综合勘察经验,介绍隧道穿越大越大型充填型溶洞时各种勘察方法的综合应用,查清充填溶洞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以便确定充填溶洞的处理方案。通过EH-4确定岩溶异常的发育范围及空间形态,深孔钻探验证岩溶异常的形式及溶洞内充水、充泥情况,并确定溶洞内充水、充泥数量以及水压力大小,通过地下水化学分析确定突水来源及地下水补给来源,通过水文观测确定了地下水的补给量,为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PDK255+978大型充填溶洞的处理提出了分级泄水的处理方案。
2009年05期 v.35;No.145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革;时永建;陈远洪;
高速铁路工程其曲线半径大,对线形要求严格,而滑坡对高速铁路工程的施工、运营影响极大。如何在滑坡发育区进行工程地质选线以快速稳定山区高速铁路线位方案,既确保线形平顺,又确保滑坡段的铁路安全、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南雅至福州段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采用遥感选线、踏勘及测绘选线、勘探选线及大范围地灾评估四个步骤进行了滑坡发育区高速铁路工程地质选线。通过该四步工作方法,及时稳定了线路方案,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避开所有滑坡而不考虑铁路线形,或者一味地追求线形而不考虑滑坡影响都是片面的,对大型、处理后隐患大的滑坡宜绕避,但对于规模适度、适宜处理的滑坡选择合适部位通过,对高速铁路工程选线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2009年05期 v.35;No.14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蓉仑;肖吉敏;王子江;
介绍《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规程》(TB10103-2008)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执行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009年05期 v.35;No.14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浪波;王鹰;
拉格朗日元法(FLAC)是一种新的数值分析方法,特别适合于求解非线性的大变形问题,在岩土力学中有重要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并利用FLAC程序,对宜(昌)—万(州)铁路白龙坝Ⅱ线隧道洞口边坡,分别在两种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以模型中出现的位移云图及跟踪节点位移来分析其稳定性,得出在考虑开挖爆破等动荷载的影响下,隧道洞口段边坡是不稳定的(与实际相符),这对隧道的设计施工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利用FLAC对隧道洞口段边坡进行动力分析的文献较为鲜见,该方法为解决此类边坡动力条件下的稳定问题提供了范例。
2009年05期 v.35;No.14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段俊彪;
以南广铁路深孔放射性测井结果为依据,系统介绍了放射性的评判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对比了不同行业部门对于放射性限制范围的标准,推导得出了按铁路规范要求对放射性测井结果进行放射性评价的计算方法。
2009年05期 v.35;No.145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宏飞;赵丽娟;郭荫昌;
地震作用下,常常发生砂土液现象,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并导致了大量的破坏现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进而讨论了防治措施。
2009年05期 v.35;No.145 83-8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亚川;曾祥福;
介绍了地质雷达在温福铁路隧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对隧道左边墙、右拱腰、拱顶进行了无损检测,雷达图像可清晰显示出衬砌厚度、空洞、钢拱架,表明地质雷达便于检查隧道施工质量,有利于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
2009年05期 v.35;No.14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瑚旺;刘成禹;杨建成;
以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案、实施方法,岩溶、断层破碎带、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体的预报方法,以及其工程地质前兆标志、物探异常特征和提高地质预报效率的组织措施。
2009年05期 v.35;No.145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季雷;
黄土具有易崩解、易潜蚀、抗水性能差、多具湿陷性等工程地质特性,不能完全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介绍了在黄土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石灰、水泥、粉煤灰以进行改良的试验情况。试验表明:在黄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灰、普通硅酸盐水泥均可提高黄土的强度和水稳性,降低土的压缩性,并且消除土的湿陷性,但单纯掺入粉煤灰不能达到这些目的。
2009年05期 v.35;No.14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