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百义;
在边坡稳定分析中,对于非均一地层边坡,其破坏临界滑动面趋向非圆弧面。从滑动面的特征出发,将滑动面控制点和滑动面形状约束用一种数学模型表示,研究出一种新的滑动面表示方法,有效保证了滑动面表示的合理性,以及对关键点控制的灵活性。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一般性的表示,随着边坡与滑体控制范围的不同,相同的表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滑动面。这种表示应用于临界滑动面的搜索过程中,可有效保证搜索成功率,提高滑面搜索效率。
2009年04期 v.35;No.v.3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锐;詹炳根;
改变煤矸石中粗细骨料的相对比例,改变其级配。对不同粗细集料含量的煤矸石在静荷载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和分析研究,采用统计方法得到了煤矸石的回弹模量、压实度、CBR、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等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利用这些关系,可从材料的压实度或CBR值来估算其回弹模量,可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2009年04期 v.35;No.v.35 5-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传斌;李光耀;项后军;
武汉鹦鹉洲过江通道地处岩溶及地面塌陷发育区,地质条件对工程方案有重大影响。简要介绍了过江通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岩溶、地面塌陷特征,从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两个方面对桥隧方案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方案比选。在桥隧方案比选时,应选择对环境地质基本无影响的方案;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鹦鹉洲过江通道是较好的建桥场地,桥梁方案宜选用钻孔桩基础;而隧道方案的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因此,桥梁过江方案优于隧道过江方案。
2009年04期 v.35;No.v.3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彭茜;
阐述新韶关站DK1987路堑高边坡坍滑的工程地质特征,结合地表裂隙、测斜孔位移监测成果,分析了坍滑的形成机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病害整治方案。
2009年04期 v.35;No.v.3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炫;魏丽敏;胡海军;
在软土路基上修筑路堤的过程中,路基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与路堤填筑时间和方式相关,考虑其间关系可以获得更安全、经济的填筑方法。通过一系列的三轴试验、直剪试验、固结试验,探讨了软土的抗剪强度随固结度的变化规律,对软土路基的安全填筑有一定指导价值。
2009年04期 v.35;No.v.35 16-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韩金河;
石膏岩溶分布在我国比较少,青藏铁路格拉段雁石坪地区发育有石膏岩溶。2006年9月,在青藏铁路雁石坪以南约20km处,铁路右路肩及路基边坡发生地表塌陷,对此开展了石膏岩溶专门工程地质勘察。本次中采用了地震折射层析法并结合钻探验证的方法,综合分析后,取得了准确的地质资料,为岩溶病害整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主要介绍了本次勘察采用地震层析法进行工程勘察的经过,结合钻探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对资料成果进行综合解译,绘制了详细的工程地质图,准确反映了本次塌陷区石膏岩溶的发育情况,最后提出了工程处理措施意见。
2009年04期 v.35;No.v.3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彭选;
半成岩主要是指第三系上新统以及第四系下、中更新统的砂砾岩,砂岩,泥岩等,结构特殊;由于沉积岩形成最后一道过程为压密成岩,半成岩压密状态介于土层与正常的岩石之间,所以称为半成岩;半成岩作为一类特殊岩石,国内现行的各种规范对其基本承载力如何确定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中南通道跨京沪铁路特大桥桥址区对第四系中更新统半成岩(粉砂质泥岩)基本承载力的确定,以及岩石抗压、标贯和土工试验等多种测试手段获取的大量数据资料,结合有关规范和文献,提出了确定半成岩类岩石基本承载力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设计建议值。
2009年04期 v.35;No.v.35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曾宪明;
研究宜万铁路五爪观危岩体所处的地质背景、危岩体特征、形成原因和破坏模式,进行地质定性分析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定量验算。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判危岩体的稳定性,提出危岩体的治理措施意见。
2009年04期 v.35;No.v.3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向俊红;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是研究滑坡工程的源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特别是工程活动的大量发展,滑坡作为一种地质灾害,其严重的危害性已经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2009年04期 v.35;No.v.35 27-2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高浪;
隧道涌水不但影响施工进度、施工费用、稳定和安全,也会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南疆线吐库段中天山隧道1号斜井施工中涌水变化进行了分析,1号斜井处于F3和F4断层之间中元古界片岩夹大理岩及加里东期闪长岩,岩体受构造运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从地形地貌条件分析,F3断裂在地表形成了大型沟谷,为补给径流提供了条件,同时为蓄水创造了条件,从而引发大的涌水。用水文地质类比法、古德曼经验公式等方法,结合斜井地质情况及实际涌水观测资料对未施工地段进行了预测,为以后斜井的正常施工提供依据。
2009年04期 v.35;No.v.35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新祥;
宜万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分布广,工点多。提出了高陡岩质边坡勘察要点,常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边坡治理原则及措施。
2009年04期 v.35;No.v.35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隆星;
塌岸现象是影响黄土地区水库环境地质的重要问题之一。库岸土体湿度状态的变化导致土体的容重、孔隙度、塑性状态、内摩擦角和凝聚力发生改变;同时,湿度的变化常引起土体结构的变化,使土体发生软化和崩解等现象。而库岸土体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影响着库岸稳定性。系统的总结了黄土地区塌岸的形成过程和塌岸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了影响库岸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给出了水库边坡塌岸稳定性计算方式。
2009年04期 v.35;No.v.35 35-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宇;
通过对回旋曲线平行线性质的分析,得出其平行线不再是回旋曲线的结论,进而推导出平行线与回旋曲线长度间的关系式,并充分应用在某客运专线铁路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中,较好地控制了连续梁桥及其预应力施工质量。
2009年04期 v.35;No.v.3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凯;俞劲进;
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控制网检测的必要性,总结了检测前控制网方案的审核内容。针对GPS网检测与加密导线网检测进行了精度分析与评价,以杭州地铁一号线平面控制网为例进行了说明。
2009年04期 v.35;No.v.3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姜慧;王解先;
阐述了空间矩形物体变形测量的数据采集以及处理方法。用全站仪观测矩形物体边缘一系列的空间坐标,拟合空间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平整度,将点投影到平面上,在此平面内拟合矩形,再计算中心点坐标及边长。此方法在工程及构件检测中简单实用。
2009年04期 v.35;No.v.3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丽;楼立志;
利用全站仪对地铁盾构横断面进行观测,根据测量数据通过拟合分析其变形情况。采用两种拟合方法即最小二乘法和数据转换加最小二乘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对比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并分析其断面的变形情况。
2009年04期 v.35;No.v.35 47-4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学娣;李全海;谷川;
RTK技术进行工程放样,速度快、精度高,但是应用范围受自然条件限制。全站仪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野外测量仪器,精度高、应用广,但是受通视条件、测量距离等因素限制。若采用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使两者的优势互补,可大幅度提高放样速度。经过理论推导,得到此方法的精度计算公式,并经实验证明该方法满足放样的精度要求。
2009年04期 v.35;No.v.3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逯江;
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目的是按设计线路准确贯通,采用模拟贯通的方法对于分别由进、出口两端向中央分界线同时掘进施工的隧道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以葫芦丘隧道平面贯通测量为实例,介绍了先模拟、后贯通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步骤、程序、结果和意义。
2009年04期 v.35;No.v.35 52-5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敬文;王威;王岚;
对含有强噪声水平的变形观测数据序列,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从含有噪声的观测数据中提取实际变形信号的可行性。在一个长期在线监测点10年的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中,经过小波分解、小波消噪、小波重构等操作后,有效地提取出了平滑的实际变形曲线。并且经过对消噪信号和原始信号的比较以及对残差的统计分析,认为小波分析用于强噪声水平下的变形信息特征提取,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2009年04期 v.35;No.v.35 55-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庆伟;吴战克;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控点选刺的精度和效率直接决定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最终成果的质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Google earth地图软件所具备的目标影像坐标提取功能,并结合手持GPS接收机的导航功能来快速确定待刺像控点目标影像的实地位置,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2009年04期 v.35;No.v.3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何杰;马保卿;
从WebGIS基础理论入手,分析了校园GIS系统组建的主要技术体系,评价了主要GIS产品的技术特点,并重点阐述了ArcIMS技术平台的架构方法和空间数据设计思想;最后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河南科技大学校园基础信息查询系统"中的应用。
2009年04期 v.35;No.v.3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晓军;刘春;裴洪雨;
介绍移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架构,以及移动GIS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一些应用,并归纳总结了移动GIS的开发模式。其次对数字城管数据采集进行介绍、分析,研究移动GIS用于数字城管数据采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设计基于移动GIS的数字城管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个架构以及功能配置,并用实例说明。
2009年04期 v.35;No.v.3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杨长根;陈彦恒;青云毅;
介绍了现代测绘技术和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测绘技术在铁路勘测一体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结合对成昆铁路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讨论如何将现代测绘5S技术应用于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中,进一步拓宽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视野。
2009年04期 v.35;No.v.35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崔菲;
介绍在农村区域,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测绘1∶500地形图的生产流程、测图环境、施测方法、精度要求及图形表达,以及在嘉兴市区第二次土地大调查项目试验中的应用情况。
2009年04期 v.35;No.v.3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炳清;
根据甬台温铁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结合项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从路网建设发展、市场竞争对速度目标值的需求、工程建设标准及投资等方面,分段对该项目速度目标值进行了研究。推荐宁波至宁波东段速度目标值为160km/h;宁波东至温州段速度目标值为200km/h,预留进一步提速250km/h以上条件方案。推荐的方案着眼发展,具有前瞻性,符合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和沿海通道功能定位要求,更有利于吸引客流,对繁荣沿线地方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该速度目标值与相邻铁路速度目标值相近,便于机车类型统一,减少机车换挂,延长机车交路,节省运营成本,提高运输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
2009年04期 v.35;No.v.35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学锋;付昌友;
无论是新建铁路,还是改建铁路,其功能定位是设计要首先解决的问题;铁路的功能定位与区域路网规划、运量预测、能力适应性、经济效益等因素密切相关。新月线第二双线应为客货共线铁路,以提高铁路建设的效率与效益、实现系统优化,以应对运量预测及其在路网上分配的不确定性,规避风险。
2009年04期 v.35;No.v.35 75-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忠义;
因沈丹客运专线的建设需要,铁路网规划引入沈阳枢纽。考虑到城市规划发展,满足铁路的未来发展需要,研究了引入新沈阳站、沈阳站和沈阳北站三个方案。将三个方案从工程投资,线路平面条件、运输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推荐了引入新沈阳站方案。
2009年04期 v.35;No.v.35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