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玉勤;
结合上海地铁9号线的工程实践,根据盾构法掘进施工长区间地铁隧道的施工特点和贯通精度要求,以及采用的GPS测量、精密导线测量等方法,按照工程测量误差不等精度分配原则,对贯通误差进行合理的配赋,有效保证了长区间地铁隧道的准确贯通,从而验证了所采用测量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007年02期 No.129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程效军;金雯;黄华区;
在特种工程测量、工业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三维扫描仪标定中,往往涉及到范围较小(如10m到50m范围内),但绝对精度要求很高(精度要求在±0.5mm以内)的测量问题,电子全站仪或工业测量手段很难达到精度要求。建立了一个基于因瓦尺的物方坐标系,用电子全站仪测出因瓦尺上点的角值,反求出测站的坐标,再用前方交会测定其他待定点的坐标。理论分析、实验验证及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简便易行,且能达到很高的精度。
2007年02期 No.12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少君;陈义;刘成;刘亚菲;
详细介绍了不同坐标基准系统转换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算法,以及在坐标转换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利用Visual C++6.0,开发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坐标转换软件包GEOCT(Geodesy Coordinates Transformation)。该软件系统可实现坐标基准和不同坐标系间的相互转换,基本可满足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中对坐标转换的需求。利用该软件对某一城市GPS测量成果进行了坐标基准转换,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2007年02期 No.12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军;吴迪军;周昌红;
介绍GPS技术在火箭橇试验滑轨基准线精密测量中的技术要点和作业流程,分析GPS数据处理时提高精度的方法,以及精度评定和最后成果的质量验证。
2007年02期 No.129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永利;
介绍南开大学科技大厦主楼沉降观测的点位布设和观测流程,对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沉降量、沉降速率及其趋势分析,“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等沉降曲线与累计沉降量分析,并对沉降观测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7年02期 No.12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杜兆宇;
以南梁—太行山隧道洞外精密控制测量复测为例,通过比较分析同名基线的距离和方位角,考察两次结果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通过同名基线(距离和方位角)对比分析,可以快捷、严密、准确地对复测成果作出判断,节省了大量繁琐的内业工作。
2007年02期 No.129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晨光;董向明;吕淑贤;马海军;孙鹏德;
目前,国内外对电子全站仪的科学、合理检测问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争论的焦点在于电子全站仪测距部的检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电子全站仪测距部存在加常数误差、乘常数误差、周期误差。笔者及研究组的检测实践证明,电子全站仪测距部的乘常数误差、周期误差是不存在的,测距数据的挠动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基于检测实践,笔者及研究组提出了电子全站仪测距部性能的综合测试方法,简述了综合测试方法的原理、工作过程。
2007年02期 No.12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继述;
传统横断面测量方法效率较低,并且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参考线法能很好地解决线路横断面测量中通视条件的影响,精度高、速度快,一次置镜能测量多个横断面。用实例说明了参考线法的应用情况。
2007年02期 No.12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书银;
介绍了天兴洲长江大桥施工控制网复测的技术方案,对控制网复测成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控制点稳定性做出评估。
2007年02期 No.12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小莉;吴迪军;
GPS高程拟合的形式多样,计算方法各异,各种模型的拟合精度也相差较大。通过实例数据的试验计算,对4种常用GPS高程拟合模型的方法、精度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结论,可供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拟合模型参考。
2007年02期 No.129 27-2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金龙;赵德文;
DMC数字相机在路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铁路实际生产项目,利用DMC数字相机进行摄影,对摄影比例尺、控制点布设、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及加密成图的精度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MC航空摄影分辨率高;加密作业的自动选点成功率较高,连接差小;用DMC相机航空摄影时,其摄影比例尺可放宽到传统摄影比例尺的1.5~2.0倍;控制点的布设可在传统布设方法的基础上降一个地形等级。
2007年02期 No.129 29-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任晓春;
论述了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运用ERDAS IMAGINE及ArcGIS平台,分析解译TM卫星图像。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对线路沿线的植被、土地利用等进行空间分析,并完成线路沿线系列的专题制图。
2007年02期 No.12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宗伟丽;
简要介绍了利用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制作高精度DOM的基本流程。根据生产实践,重点阐述了特征线采集、DEM编辑、镶嵌线选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007年02期 No.12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彭友君;
按照地铁勘察总体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对地铁地质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重点分析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铁设计和勘察的特点、不良地质作用对地铁工程的影响,提出勘察工作量布置方案和勘察测试手段建议。对城市地铁勘察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预测,探索和解决地铁设计和施工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
2007年02期 No.129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继令;翁爱华;
将Occam反演技术应用到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数据的反演中,为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数据的自动、快速解释奠定基础,解决Occam反演技术中的正则化参数选择、迭代步长的控制、模型约束的影响等关键问题。利用Occam反演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得地电断面的电阻率分布,一般5次迭代目标函数就可以收敛到5×10-2。相对视电阻率的定性或者半定量解释技术,Occam反演的结果更准确。
2007年02期 No.12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毕成城;陈明星;
抛石挤淤法在填海工程中普遍使用。以深圳地铁南头车辆段抛石挤淤区为例,通过分析抛石前后淤泥的性质变化及抛石厚度情况,并结合上部建筑对地基土层的要求,提出加固处理方案。
2007年02期 No.12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晓东;
福建山区铁路沿线的软弱土主要有以下4种基本类型:(1)山间谷地相软弱土;(2)非沉积型软弱土;(3)河漫滩相松散砂层;(4)工程弃填土。分析了各种软弱土的成因及工程特性,给出了各种软弱土路基的处理措施。
2007年02期 No.12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黎东;张吉振;
EH-4系统是一种可控源人工场和天然场相结合的大地电磁测深方法。通过引进此项新技术并应用天然场进行大地电磁测深,成功地解决了长大隧道勘察中遇到的构造断裂、岩溶、地下水及土石分界等问题。
2007年02期 No.12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海英;
针对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提出了水泥土挤密桩地基加固方案。详细阐述了水泥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加固效果分析。
2007年02期 No.12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董燕囡;
以魏家洲特大桥宜昌岸岩质高边坡为例,针对边坡特征布置了五条测线,即沿三个发育节理方向、左右隧道和桥墩所在两个方向布置。利用这些测线上有代表性的点的位移变化值,探讨了坡顶过隧道、坡腰开挖桥墩这类岩质高边坡的地表及深部岩石位移变化规律。
2007年02期 No.129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谌地;
分析了铁路建设可能对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结合青藏铁路在烽火山地区施工现场实用的环保工作对策,介绍了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施工时对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
2007年02期 No.12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文权;张继令;郝明;
介绍各种动力参数测试方法的原理、测试参数、计算公式,列举了在工程测试中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动力参数测试的重要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7年02期 No.129 60-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志强;
以某高速公路为例,探讨了强夯法加固松软和液化地基的问题。对施工过程中的夯击能、加固深度、夯点布置等具体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地基加固前后的性能做了对比。实践证明,采用强夯法比原桩基础节约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2007年02期 No.12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亚军;李远富;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方案优选模型,并应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方案优选,通过对方案进行全面评价,确定出最佳方案。以山西阳城大宁煤矿铁路专用线补充可行性研究为例,首先对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的接轨点组织了6个线路方案,研究确定了目标函数——投资额和6项约束条件,构建起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线路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终优选出最佳方案。
2007年02期 No.12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春明;
以胶新铁路、太中银铁路的选线设计工作为例,从满足客货运输的要求,适当预留发展,正确处理选线与地方规划相结合,突出重点工程,综合考虑节能、节地,合理绕避军事区、环境保护区、不良地质等方面,阐述了铁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主要问题:合理确定限制坡度;尽量加大曲线半径,适当预留提速条件;正确选择接轨方案;正确处理铁路建设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铁路选线与重大不良地质区域的关系;正确处理铁路选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铁路选线与军事设施的关系;正确处理铁路选线与重点工程的关系;正确处理铁路选线与节约用地的关系;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2007年02期 No.129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秦绍清;
宜宾市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类型多,空间组合好,是四川旅游业优先发展和可进入世界品牌的四个地区之一。对宜宾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公路规划原则及规划构想图,并列出了分布实施步骤。
2007年02期 No.129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苏林;
铁路选线技术与数字地面模型技术的结合,促使铁路设计向三维设计方向发展,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与质量。概括介绍了铁路三维设计关键的理论研究及开发方法。
2007年02期 No.129 77-7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陶晓倩;
结合朔黄线水泥搅拌桩加固的设计、施工实例,介绍了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其能够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2007年02期 No.129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辉;杨鸿浩;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式施工工艺复杂,周期较长,各监测阶段工作较琐碎。因此,统筹安排各监测阶段工作尤为重要。在各监测阶段中,混凝土箱梁预应力束张拉后观测时机不容易把握。考虑了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后应力重分布、温度、梁体长度等因素,提出了关于张拉后观测时间的经验公式。该公式在本项目应用时效果较理想。
2007年02期 No.129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国良;张志传;
介绍了新建铁路甬台温线定头港跨海大桥水中墩承台施工时,采用钢套箱围堰的优点和可行性,以及钢套箱围堰的设计及力学检算。
2007年02期 No.12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瑛;
粉煤灰以前作为一种废料,近年来在混凝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粉煤灰可用于公路工程C50混凝土中。介绍了C50混凝土的原材料品质标准和用量,分析了掺加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及拌和物性质的改善。试验表明,掺加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有利于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
2007年02期 No.129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永军;
结合苏州高新区某高架桥盖梁的工程实践,介绍大悬臂预应力盖梁的施工技术,主要论述了盖梁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2007年02期 No.12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